“为有牺牲多壮志”,是“敢为人先”“敢想敢做”的改革者精神铸就了深圳的辉煌。我们今天看来,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但当年却是惊涛骇浪、暗藏凶险。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单纯依靠政策实现繁荣,深圳的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支持,而有了引领政策的改革者们,深圳这幅画卷才真正铺就。 深圳的成功属于这个时代,也属于每一个光荣的改革者,在感叹深圳40年成就的时候,更应该向特区改革者致敬,纪念这些熠熠生辉的精神和勇气。因为很多改革者牺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才有了深圳经济特区的今天。改革者勇于担当、敢于自我牺牲等方面的故事至今在深圳经济特区俯拾皆是,这种精神让人振奋。很难想象组建中国第一个股份公司宝安集团、领导发行中国第一张股票的李广镇背负了怎样的压力,也很难想象被朋友以“去深圳就是送死”劝告仍毅然前往的李灏内心有多么的坚定,同样很难想象华强北创始人马福元让深圳电子行业从零起步时有多么的艰辛…… “敢为天下先”中的“敢闯”精神也展现在了深圳的制度创新上。 深圳是内地第一个在制度层面借鉴香港经验,在基建工程领域采取招标制的地区,商业楼宇国商大厦显现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正是制度创新所取得的红利。还有开启土地资源盘活进程的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正是这一槌促成了之后宪法土地周转方面规定的修改。深圳还是第一个放开价格、取消票证的地区,这既宣告了“粮票”历史使命的终结,同时也昭示着市场经济的曙光。 制度经济学中将制度看作除土地、劳动、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源要素,它能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市场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在深圳一次次具有突破性的制度创新中,经济发展的外部桎梏被打破,市场经济的优势开始在这片沃土上集中体现,社会生产力的潜能得到了极大释放。 敢闯敢拼的改革者精神让深圳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而这种精神也带动了深圳各项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制度软环境和技术硬实力的双重作用,促成了深圳40年的繁荣之路。 经济特区成立40年后,深圳将从新的起点再出发,开启新一轮的传奇。尊重改革者、鼓励改革者,在充分发扬改革者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是深圳未来需要继续坚持的方针,也是深圳这条发展之路越走越远的重要保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p#分页标题#e# 来源互联网 |